上篇文章讲到洁净室内污染的来源,接下来我们从这几个污染来源详细讲一下洁净室内污染的控制方法:
1、控制人员散发的污染
人员的鼻腔、口腔、皮肤、头发和身上的服装都散发污染物。控制人员散发的污染,首先是控制进入洁净室的人员数量。与生产无直接关系,未经洁净室工作人员守则培训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洁 净室。进入的人员要遵循洁净室工作守则,整齐穿着洁净工作服,戴工作手套、口罩、头套,穿净化鞋,经洁净通道进入。对进出洁净室人员要严格管理,例如不允许进入洁净室工作时使用化妆品,在洁净室中不允许戴手表及首饰,禁止携带私人物品进入洁净室等。除尽可能降低人员散发的污染物外,空调净化送风的气流也是有效稀释、疏导并排出人员散发的污染物的重要手段。例如人员行走的通道是散发污染物的主要位置,在该处设置回、排风口,使其处于室内下风向,以尽可能减少人员所散发的污染物扩散到洁净室的其它区域。又如关键工序部位设置在洁净室中非操作人员不易到达之处,以减少额外的人员污染。
2、控制工艺设备及工艺的产尘
洁净室内的工艺设备应选料精良,光洁耐磨,那些转动、滑动部位格外重要,要尽可能地减少磨损及产尘。对于那些产尘的工艺过程要尽可能地将其封闭或设置围挡,并辅以排风,形成局部范围相对于洁净室的负压,以限制污染物向洁净室其他区域扩散。对室内的机器设备定期地进行清洁、擦拭是必要的制度,也是减少积尘二次飞扬的有效措施。
3、不同级别相邻洁净室间的压差
防止从相邻的洁净度较低区域向洁净室传播污染的主要方法是:维持高洁净度区域相对于低洁净度区域、低洁净度区域相对于服务区域、服务区域相对于室外有一个合适的正压值。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级别相邻房间的正压值约为5Pa-10Pa。让不同洁净度的各级房间维持梯次的压差,目的是当房间门处于关闭情况时,通过缝隙的气流流向是由高级别洁净室流向低级别洁净室、由低级别洁净室流向走廊和服务区,再流向室外。这样就可减少由室外向服务区域,服务区域向低级别洁净室,低级别洁净室向高级别洁净室传播空气中的悬浮污染物。正压值并非越大越好,许多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证明,人员、物料通过门时,即便门两侧关门压差高达50Pa~60Pa,仍难绝对避免随人员、物料向内移动时的携带气流将污染带入室内。特别是当门两侧存在温度差时,门敞开后,即便无人走动,在开口断面部分面积上也存在逆向气流,带入空气的污染物。此外,过高的正压差还会造成洁净室的门既难开启又难关严,门缝气流造成哨声噪声,以及因气流外溢过量而补风量增加,浪费能源和加重各级过滤器的负担。
4、洁净室送风的过滤
洁净室空调送风系统的末端装置--高效空气过滤器或超高效空气过滤器,在正常情况下能有效过滤经空调机组处理的新风和回风中的颗粒污染物。经高效、超高效空气过滤器处理后的洁净空气送入室内,可有效地排替、冲淡室内污染物,以维持室内的洁净度。但末级过滤器如有破损或过滤器与支撑框架间的密封出现裂隙,气密性失效,那么未经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的空气就可能携带大量污染粒子进入室内并随气流扩散,危害影响范围较大。因此洁净室投入使用前的末级过滤器检漏、堵漏或更换工作十分重要。运行过程中防范末级过滤器受损,也十分重要。
5、进入洁净室的材料与部件的清洁
洁净室的产品和原材料、产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都要使用不产生污染的材料。这些材料的生产制造也要在对产品污染相对较小的环境中进行。例如,大输液塑料瓶的注塑车间等,宜维持一定的洁净级别,以减少大输液灌封工序环境的污染负荷。进入洁净室的各种零部件应是清洁的,其包装要符合要求。在洁净室外拆包装时要保证这些零部件不会被污染。不符合洁净室使用要求的零部件要经过清洁后方可进入洁净室。
文章来源未知